欢迎访问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郭建宁郝立新等知名专家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做学术报告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8日点击数: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研究与发展。1226日,由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南京财经大学基地主办,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高层学术论坛以腾讯会议方式成功举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委党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河海大学、扬州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南京大学学报》《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等期刊主编以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云聚一堂共襄胜会。

论坛开幕式由南京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正校级)温潘亚教授主持,南京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张利民教授致辞。张利民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向参加会议专家学者、教师和同学们致以诚挚的谢意,他指出,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落实到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学校将以办好此次高层学术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两个理论研究基地的平台支撑作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体系化和创新性的理论研究,努力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以高水平研究成果提升学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着力培养党的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奋力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南财智慧和南财力量。

说明: 张利民

说明: 温潘亚

主旨报告环节由《南京大学学报》执行主编王浩斌教授主持。

说明: 王浩斌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郭建宁从“中国式现代化与历史主动”“深刻领会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及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根”“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文明的内在统一”三个维度深刻阐释了文化自信自强与建设文化强国的关系及深刻内涵。他指出,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应当注意“两种类型”“两个一百年”“两个难点”。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的关系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关联研究,进而从“根深叶茂和智慧结晶”“重要体现和高度集合”“贯通融通和两个基础”三个维度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说明: 郭建宁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丰富人民精神境界”为主题,从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精神世界的角度切入,提出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强文化建设的三个观点:第一,促进文化发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价值目标。第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第三,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现实路径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这需要我们认清精神世界的特点与文化发展的特点,找准精神世界存在的问题,把握建构精神世界的规律,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和重点。

说明: 郝立新3

第一阶段主题报告由《江海学刊》杂志社社长、主编、研究员赵涛主持。

说明: 赵涛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王永贵从“文化强国建设的意识形态逻辑”出发,阐释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他指出,文明的文化应该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衔接,坚持以立为本、先立后破,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坚守正确的文化建设发展方向,从而提升意识形态自觉、增进文化自信,夯实主流文化,厚植意识形态根基,筑牢民族精神支撑,推动我国文艺工作的繁荣发展,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的活力。要发展文化新业态、新形式,增强我国的文化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说明: 王永贵2

江苏省中特中心南航基地主任王岩教授在会上作了主题为“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的发言。他认为,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一直延续至今的文化。中华文化塑造、涵养了中华民族的特质和品格,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精神标识。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兴亡休戚相关,展现了中华民族长期奋斗的文化底蕴,承载了中华民族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可贵的精神品质,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彰显其立本开身的动力,其延续性增强其内生发展的动力。文化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借鉴,因借鉴而发展。在新时代我们应该秉承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开拓创新的原则,读懂过去、展现风采、弘扬文化、增强自信,实现民族文化繁荣兴盛。

说明: 王岩4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大平教授以“作为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对文化的产生、发展、作用做了深入的论述。他表示,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而现代意义上的文化诞生于17世纪。我们在探讨文化时,主要立足两个维度,一个从合理化维度出发,探讨文化的发展程度;一个从社会想象维度出发,研究文化的构想和差异,并从文化入手,在此基础上探究社会秩序产生的原生动力。

说明: 胡大平2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教授作题为“党的文化教育方针的若干思考”的报告。他指出,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学校应该担负起消灭社会阶级划分、对社会进行共产主义改造的职能。因此在中国,教育更应该反映中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工农为主体,为无产阶级服务。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知识分子与工农、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改革开放之后,注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在新时代,我们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注重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文化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说明: 王建华

第二阶段主题报告由《江苏社会科学》副主编吴玲研究员主持。

说明: 吴玲1

南京财经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温潘亚教授作题为“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发言。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礼敬自豪地守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线。礼敬自豪离不开传统儒家精神,这是整合文化资源,守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线的必要条件;其次,将礼敬自豪的态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素结构,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发性动力;最后,在礼敬自豪中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首先是精神的富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富足人民精神,是更高层次的礼敬自豪。

说明: 0be0e9b961a3e3cdb21e9d009fec98d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韩璞庚研究员作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序变与话语进阶”的报告。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百年话语序变历史性地呈现出三个阶段: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融合性话语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中国具体实际中孕育的新话语。第二次飞跃的融通性话语是指我们党创造性地把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同现代化的实践、同市场经济法则相融通过程中形成话语。第三次飞跃的融创性话语是融合了马克思主义话语精髓和中华优秀传统精华的满足时代需求的新话语。马克思主义三次飞跃的话语演变,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整体现象。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两重话语进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的嬗变和内涵的深化。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教授作题为“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的学术报告。他指出,近代以来,我们为了完成现代化,进行了多个方面的努力,找到了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现代化的政党、现代化的独立的民族国家、现代化道路根本立场从而拓展和开进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总体布局,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说明: b074d8c4742c82142eb7450ab16d497

第三阶段主题报告由南通大学杂志社社长、教授顾金春主持。

说明: 顾金春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周丹研究员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的报告。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紧密的关联在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具有无法克服的内在缺陷。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社会主义文明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社会主义性质,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克服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现代化,在文化精神领域提供能够更好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有效措施和方案。

说明: 周丹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教授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主题,详细阐述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道路。他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作用。

说明: 田芝健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李俊奎教授分享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中文化现代化的几个问题”。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消极方面如果不能同步现代化,可能会影响政治社会的安全。他列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消极方面的渊源及其负面影响,并给予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例如,需要发扬斗争精神以解决“执中公允”的现象;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以破解“上诈下愚”的乱象;以推进党的建设来破解“忠君爱国”中执政党、政府、国家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

说明: 37cfc375b04490ddeb53806e6fb5cc7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布成良教授以“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历程及当代启示”为主题,介绍了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四个历程:一是1840年—1921年,文化现代化的孕育期;二是19211949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萌芽期;三是19491978年,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探索期;四是1978年至今,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成长期。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三点启示:一是文化选择中“主义”至关重要;二是文化现代化必须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三是文化现代化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说明: 布成良

第四阶段主题报告由《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执行总编张永平主持。

说明: 张永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智教授以“社会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题,指出社会革命对于中国是自上而下全方位的变革,所指向的是一场政治革命,同时进一步延展到经济革命、文化革命。从二者的内在关系来看,第一,社会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以“文化革命”这一概念作为连接;第二,“文化革命”指向了社会革命与文化建设的三个方面:一是文化普及、二是知识分子劳动化、三是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阶级斗争。

说明: dfe00a2b77e84be2da54f9cb353c73b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戴锐教授作了题为“比较文明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强之路”的学术报告。他指出,我们可以从不同国家的文明之间,同一个国家文明内部之间的比较中获得三方面的启示:一是文化自强的基础建设问题;二是要矫正在文化认知上的片面性;三是要强调克服大国心态。同时,文化自强必须要有良好的知识基础,一方面要办好教育,另一方面要注重文化环境的建设。

说明: c599ecd4e066a9d43ec1efd36c206d6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立法教授立足“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道路特征”这一主题,认为当代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有六个特征,一是党对经济全面领导的现代化;二是从追赶型到赶超型的现代化;三是时空平衡发展的现代化;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是互利共赢的现代化;六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对于我们把握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新道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说明: 胡立法

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建华教授阐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意蕴和现实依托”。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关联,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了民族复兴的具体化和科学化;二是中国式现代化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制度支持;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动力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型现代化,始终贯穿着两个结合的创新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引领、坚持正确的精神文化导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逻辑。

说明: 孙建华

第五阶段主题报告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理论部主任刘庆传主持。

说明: 刘庆传

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付坚强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和世界意义”的报告。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群众史观、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立足于党百年奋斗的实践,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优势。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从世界贡献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为后发国家进入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说明: 3edd1049c604b5c5d6f048f1713a751

    南京审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赵欢春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新路”的报告。她从十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解读:一是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二是现代化的中国式是一个并联的发展过程;三是“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四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新发展格局中”推进;五是现代化的自立自强之路;六是现代化的创新发展之路;七是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之路;八是现代化的绿色发展之路;九是现代化的开放发展之路;十是现代化的共享发展之路。

说明: 赵欢春

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丽教授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一致性”从四个维度展开报告。李丽教授提出,两者的历史统一性方面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两者在理论统一性上共同强调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由全面发展价值目标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两者的实践统一性内蕴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过程中,并不断促进实践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统一性体现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马克思主义新飞跃以及社会主义文化张力。

说明: 569a3e245a1e7a77e1d1346fbbf9b45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汪业周教授以“良好网络生态建设的话语创新之维”为题,从网络生态角度阐述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一是现代网络已经具有鲜明的公共话语领域属性;二是网络内容生态是网络生态的核心要素;三是网络话语安全是网络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当今网络世界矛盾问题交织的大环境下,话语生态是网络生态的基本要素;从网络生态构成要素的地位层面,话语生态是网络生态的基石;从网络生态治理的层面,话语生态是网络生态治理的主要对象和网络生态安全的底线;从网络生态治理的理想状态和评判标准层面,能否形成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导的格局,是良好网络生态的关键性决定性的变量,也是衡量网络生态是否良好的第一标准和首要标志。

说明: 汪业周

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展伟教授就“公共空间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进路”展开发言。他从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这个切口深入阐述了三个主要内容:一是公共空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二是利用公共空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为巩固党的领导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大原则;三是通过公共空间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具体路径,要凸显巩固空间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在重要地位,广泛建好网络公共空间和实体公共空间,彰显公共空间的教育实践功能,进一步构建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公共空间治理机制。

本次论坛会议总结环节由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陈翔副教授主持。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梅景辉教授作总结发言。梅景辉教授用“大咖云集、精彩纷呈、文化自信、守正创新”16个字总结了本次“思想盛宴”。他指出,本次学术论坛深刻阐释了二十大报告的相关思想,主要聚焦于五个方面:一是文化自信自强和文化强国建设研究;二是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三是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中文化现代化的内在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四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探讨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教育方针、文化教育建设和话语问题;五是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内涵和本质特征,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逻辑作深刻论述。论坛最后,梅景辉院长代表主办方向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和教师学生致以谢意,并宣布论坛圆满结束。

说明: 陈翔

 

此次学术论坛主题鲜明、层次高端、协作紧密,取得了圆满成功,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视角,同时对我校师生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加强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条: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陈天林教授应邀在线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下一条: 我校成功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高层学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