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王虎学教授应邀在线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作题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秘密和诞生地”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在德正楼508会议室和腾讯会议同步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及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会议由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梅景辉教授主持。
王虎学教授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中心,从写作背景、核心理论与启示意义三个方面展开了细致的文本解读。首先,从写作背景来看,《手稿》写于“两个转变”彻底完成之后,唯物史观诞生的前夜。马克思写作的历史动因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基于哲学革命与工人运动的双重需要、二是《莱茵报》时期对物质利益与市民社会问题的反思、三是在与恩格斯的交往中深化了对政治经济学的认识。《手稿》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学说的胚胎和萌芽,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理论图景的经典范本和最初蓝图。其次,从核心理论来看,王虎学教授认为,如果以人的解放为主题来考察,《手稿》主要体现为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是同一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通过阐释异化劳动的概念、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关系等问题,马克思充分论述了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如何丧失了应然关系;而通过论述共产主义的基本概念、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和真正的共产主义”,马克思深刻阐述了自己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为“将失去的世界归还自身,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指明了途径。最后,从启示意义来看,王虎学教授认为《手稿》作为马克思主义形成起点上的一部代表性著作,既包含着新思想的萌芽和胚胎,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旧思想的痕迹和影响。我们必须摆脱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采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手稿》。具体来说,一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把《手稿》放到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研究;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辩证的研究方法,科学划分《手稿》中的积极成果和旧的痕迹;三是要坚持把《手稿》置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中进行评价。从现实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学说从创立之始就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关于人的学说仍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我们必须从源头和根基处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梅景辉院长对本次讲座作总结点评。他指出,王虎学教授为马院师生带来了一场深刻且生动的学术盛宴,对我们理解《手稿》具有重要的启发:第一,王虎学教授通过翔实的文本资料,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上阐明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历史背景、思想内涵、当代启示,论述了《手稿》何以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秘密和诞生地”,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的思想精髓大有裨益;第二,系统论述了马克思如何在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语境中实现了对“异化”、“类”、“私有财产”等概念的批判式超越,从而打通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壁垒,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三,在对《手稿》思想脉络的梳理与阐发中跨越了历史间距、实现了视域融合,对于我们在学术研究中读出原著精髓,实现“旧瓶装新酒”、“创造新瓶新酒”具有积极的方法论意义;第四,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将“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与我们同行”两种思路相结合。一方面,要回归马克思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经典文本中,深刻理解其思想;另一方面,要让其中的思想精神和价值理念穿越时空,在交流融合中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展现出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格局与情怀。
据悉,王虎学教授为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全国青联委员,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人学学会理事、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研究会理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已在《新华文摘》、《哲学研究》、《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国内核心报刊发表文章140余篇;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讲课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人的解放》曾荣获全国党校系统“第二届精品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