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4月26日下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专题学术报告会在仙林校区工科楼二楼会议室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温潘亚出席会议并致辞,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及研究生参加报告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梅景辉教授主持。
温潘亚副书记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此次报告会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此次专题报告会是极具学理性的一次党史学习教育。报告会的选题站位高远、指向精准,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实践的深度,对于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人民中心”的政治立场,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具有重要的辅导作用。
会议第一阶段由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政治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导杨海蛟教授作报告。杨海蛟教授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为题,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理论内涵和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思想传承以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伟大贡献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杨教授从政治学的概念内涵出发,指出政治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任何一个昌明、繁荣的国家与社会,都不可缺少科学政治学理论的支撑与引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实现了人类政治学思想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杨教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进程,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坚持并创新发展的历程,它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宝库增加了新的财富。
会议第二阶段由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导、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名誉院长包心鉴教授作报告。包心鉴教授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辉煌历程及其深邃启迪”为题,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政治觉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三个方面出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和重大贡献做了深刻阐述。
包心鉴教授强调,一方面,我们必须要反对脱离马克思主义的右倾机会主义倾向,另一方面也要反对照搬书本的左倾教条主义倾向。他从时代性、实践性和人民性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特征。他指出,这三个特征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中,时代性要求我们顺应时代要求、引领时代发展、应对时代变化。包教授从政治、经济、外交等多个角度出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特征进行详细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特征表明,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中的学问,而是实践的理论,正是这一特征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充满了不朽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民性特征表明,马克思主义是来自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的理论。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性的本质,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品格。
最后,包教授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明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成果。他指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三次伟大飞跃,并从人民至上的革命立场、与时俱进的主题坚守、聚焦制度的改革、高瞻远瞩的风险意识、开放包容的文明视野、不忘初心的自我革命六个方面总结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六大贡献。此外,他还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以实践为先导的原则和坚持以规律为遵循的原则三个方面总结概括了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历史启迪。包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我们展示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重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任重而道远。包教授鼓励我校马克思主义全体师生,积极投身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设中去,并努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梅景辉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杨海蛟教授从理论内涵、历史进程、当代价值三个方面出发,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刻讲解,引人深思。包心鉴教授围绕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觉醒这一核心概念,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与发展。两位教授的报告对于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作了深刻的阐释与分析,为我们更好地学习经典著作、深入理解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传承并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启发。
此次学术报告会是我校党史学习教育中理论研究和理论宣讲的重要环节,同时对我校师生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加强思想引领,坚定理想信念产生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